kok登录-kok全站登录 > 民俗百科 > 传统文化 >

除夕的节日风俗有哪些-kok登录

| 枝寅

除夕是新旧交替之际,所有活动都是以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过了那么多年的除夕节,你知道除夕的节日风俗都有哪些吗?除夕节里的风俗你懂的如何进行吗?以下是小编对除夕传统节日及风俗的介绍,不想对传统节日感到陌生,就来瞧瞧吧。

除夕的节日风俗

1、除夕的风俗有年夜饭、贴春联、守岁、燃爆竹、祭祖、挂灯笼、吃饺子、吃年糕、压岁钱等。除夕是新年的前一天,是当年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人们会准备许多饭菜,还会包水饺,一家人围在饭桌面前其乐融融。

2、除夕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贴春联,春联也叫做门联,寓意着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通常春联都是红色的,一来是增加喜庆的气氛,二表达了百姓一种驱邪避灾、迎接美好祝福的愿望。不过,如果家里有长辈去世的话,就不能贴春联了,需要连续好几年不能贴春联。

3、除夕这天人们还会燃爆竹,早上起来便能听见爆竹的响声,当然,如果当地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则不能进行放鞭炮,会破坏环境。在很多地方,除夕这天晚上会守岁,就是一整夜不睡觉,年轻人会打牌玩游戏,而年龄较大的人会聊家常。

4、除夕最重要的就是吃团圆饭,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在除夕这天都会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当然,有些人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及时赶到家里吃团圆饭。

除夕的传说故事

除夕,也叫除夜,也叫大年夜、大年三十。“除”就是“除去”的意思,就是说旧的一年即将过去;“夕”、“夜”都是指晚上,所以除夕意思就是辞旧迎新的晚上。

但除夕的节日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夜晚的范围,所以这个日子也叫“岁除”。除夕和大年初一,合在一起,就是过年。

除夕最初并不是一个喜庆的节日,而是与腊月的祭祀活动有关。在古代,腊月有击鼓驱疫的习俗,而除夕也有“击鼓驱疫病之鬼”的习俗,称为“逐除”。现在民间流传的除夕习俗,比如贴春联、燃灯守岁、放爆竹等等,都是 从“逐除”而来。

所以说除夕的“除”,还有驱除的意思,除夕是驱鬼除疫的节日,大年初一则主要喜迎新春,这两天相辅相成,一个辞旧,一个迎新,合起来就是“过年”。

除夕具体是为了驱除什么?古书上没说,只说是“疫病之鬼”,概念比较模糊。但在民间,有一种传说,说除夕要驱逐的,是一种叫做“年”的怪兽。

传说这种叫做“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尖牙利齿,目露凶光,凶猛异常。这种怪兽一年四季都深居在海底,只有到除夕的这一天,才会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就会洪水泛滥,人们只好躲到高山上去避难。

有一年除夕,正当人们都在奔走避难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乞讨的老头,大家劝他赶快躲避“年”兽,老头却执意不肯,还说要撵走这个怪兽。

到了晚上,“年”就闯进到里,见到一户人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灯火通明,屋里有个穿着红袍的老头,手里拿着两把菜刀剁个不停,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年”见此情景,就大惊失色,狼狈逃窜,回到海底深处了——原来“年”最怕的就是红色、火光和刀砧的声音。

后来,人们为了防范“年”的侵扰,就开始在除夕贴对联、张灯结彩、穿红色衣服,还有剁馅包饺子,晚上放爆竹、燃旺火、点明灯等等。这些习俗,从此就流传下来了。

除夕的夕是什么怪兽?

众所周知,人们在除夕节当晚燃放烟花炮竹、挂灯笼等,是为了把一个名叫做“夕”的恶兽挡出家门。传说夕兽是一个体型庞大、形貌狰狞、凶猛暴躁的怪兽。那么这个传说中充满神秘感的夕兽到底是什么生物?其实,“除夕”中,充满神秘色彩的恶兽——“夕”,就是老虎、猎豹等普通的食肉动物。为什么呢?让小编给你们分析分析。

第一、它们的生活习性十分相似。传说夕兽喜欢在冬季出没,尤其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腊月,经常到附近的村庄作恶。再想象一下,在白雪皑皑的冬季里,植物都少,何况动物。老虎猎豹等肉食动物必然揭不开锅,食物短缺的它们只能到村里抢了,这必然是一场。这一生活习性是相通的。

第二、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神秘感。传说夕兽的充满神秘,长什么样子没有人讲得出来,倘若真实存在,想必也没人见过。而老虎猎豹等肉食动物,行动迅速,能看到其真容的,想必也逃不出它们的手掌之中。见到的都会死,没见到的肯定越传越邪乎,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不断赋予神秘感。如今通讯如此发达,还有那么多谣言,而古代更没法比了。因此,普通的食肉动物通过人们的“艺术手法”,摇身一变,成为了凶猛的妖魔鬼怪。

第三、它们都害怕同样的东西。传说中,为了赶跑夕兽,人们把竹子扔到火里,制造噼里啪啦的声响,使得夕兽不敢接近。除此以外,人们还在自家门前挂红色的物品,也能吓退夕兽。现实里,老虎猎豹等食肉动物也十分惧怕这些“怪异”的声响和颜色。

因此,“除夕”中,充满神秘色彩的恶兽——“夕”,就是老虎、猎豹等普通的食肉动物。如今,人们在除夕这天燃放烟花爆竹、挂灯笼已不再是驱赶夕兽,而是祈求平安幸福的象征。

除夕节的风俗

1、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做团圆饭,根据史料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形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一定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

2、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大家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3、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很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除夕的风俗有哪些

早晨:扫尘

除夕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了。首先是扫尘。尽管在腊月廿四已经“扫尘 土”,但除夕的清理卫生是为“过年”做铺垫的,旧俗在过年的三天里,家中是不允许扫地的,以避免把“财运”扫走。故在除夕一大早,人们便将室内和院落清扫干净,将垃圾扔掉,以示辞旧迎新。过年期间燃放爆竹的纸屑则不再清理,寓意新年财源广进。

放爆竹

鞭炮还可以叫做爆竹,除夕放鞭炮就是辞旧迎新,大年初一开门便燃放爆竹,叫做开门爆竹,鞭炮点燃以后会满地都是碎的红纸,寓意为满堂红,代表了喜气洋洋的意思,放鞭炮的时间也不再是大年初一的清晨,从除夕夜就已经开始,大年初一的时候,放鞭炮的人是最多的,也叫做迎神,每家每户的人们都是要在这一天放爆竹的。

相关推荐

6757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