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都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雪节气古诗词,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1、《大雪》
当代·左河水
万山凋敝黯无华,四面嘶鸣晃树杈。
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2、《大雪》
南宋·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也有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大雪很多地区一般会下雪,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有一定的肥田作用;同时积雪又能冻死田地里的害虫,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所有还有一句话叫“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斗指癸,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小满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渐增多。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降温、下雨或下雪。
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节气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意义不同。实际上,大雪节气的雪却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比如,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下雪最大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春季“雨水”节气。
1、养生进补
在大雪节气的时候需要注意养生和进补,正如俗语所说“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节气的时候温度是很低的,这个时候不适合长期外出,所以,我们可以呆在家中做一些养生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免疫力,还可以促进我们的新陈代谢,另外,通过食补还可以帮助我们驱寒补肾、养气补虚,平常生活中多吃一些对自己有好处的食物,平常还可以吃山药、枸杞等,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一定是有好处的。
2、兑糖儿
在大雪节气的时候还有兑糖儿的活动,在民谣中有这样一句话:“糖儿客,慢慢担,小息儿跟着一大班。”一般这样的活动在温州会出现的比较多,一般到了大雪节气的时候,很多地方都会出现走街串巷的小商贩,这一类人也被代价叫做“糖儿客”。
3、喝红薯粥
大雪节气怎么能不和红薯粥呢,鲁北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冷了就不串门了,每天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
大雪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大雪节气风俗有腌肉、封河、喝红薯粥、进补等。
1、腌肉: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以迎接新年。
2、封河:“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3、喝红薯粥: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这个时候可以在家里多喝一些红薯粥,红薯富含了大米以及面粉里缺少的赖氨酸,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好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4、进补: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