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登录-kok全站登录 > 节日知识 >

传统春节活动有哪些简介-kok登录

| 宋佳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因为这个节日,许多常年在外拼搏的游子们,都会回到自己最原始的家中,为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传统春节活动有哪些简介,欢迎参阅。

传统春节活动有哪些

拜年

拜年是人们过年时辞旧迎新的一种贺岁方式,在正月初一一大早人们就从被窝里爬起来了,带上小朋友穿上新衣向家里的长辈拜年祝福老人福寿绵长,吉祥康泰。然后长辈送出红包也是希望晚辈健康成长一年又一年的意思。古时候拜年还要磕头向长辈问好,现在已经简化了很多,只要说上一些过节的吉祥话就好了。一般来说初一是不出门的,只向家里的长辈拜年。到了初二人们才开始浩浩荡荡的走亲戚拜年了,一直到初十拜年走亲戚的活动才逐渐到尾声。折腾了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家里的小朋友估计是赚的盆满钵满了,红包肯定没少拿。

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吉祥如意。

守岁

除夕守岁形成风俗,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的《风土记》中,书中说:“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当时过年很重视合家团圆,因此允许在押的犯人出狱与家人团聚。守岁时,合家欢聚一堂,饮花椒酒、屠苏酒,吃五辛盘等。守岁时还常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例如,掷骰子、藏钩、猜谜、下棋、打扑克、行酒令赋等。

守岁,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吃过年夜饭,一家老老小小都丝毫没有睡意,焚香燃烛,大家围炉向火而坐,边吃瓜果点心,边聊闲情旧事;大人们回顾总结旧的一年,展望憧憬新的一年;小孩子们则边玩游戏边听大人们聊天,偶尔插嘴几句;有的人家坐到深夜,有的则通宵不眠,这个就叫做“守岁”,有的地方也叫做“熬年”。

舞龙

舞龙又称“龙舞”“龙灯舞”“舞龙灯”等。龙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能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隆福消灾。早在汉代就有舞龙祈雨的活动。当时四季祈雨,春舞青龙,夏舞赤龙或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舞龙时,锣鼓喧天,爆竹齐鸣,场面十分热烈。每一个动作都有名号,诸如:“二龙戏珠”“二龙出水”“黄龙过江”“白龙出洞”“穿越龙桥”“打草惊蛇”“银龙翻江”“金龙倒海”“海底捞月”。如果两队舞龙相遇,一定大摆龙门阵,争夺高下。有的地方,败北者一方要为胜者一方奏锣鼓、放鞭炮。云南、贵州的苗族,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舞龙,同时家家户户堂屋神桌上摆糯米糍粑和酒肉,点燃香纸蜡烛,敬奉“金角老龙”,含有欢庆丰年、祈求吉祥的意思。

舞狮

舞狮子活动在河南豫西一带称作耍狮子。耍狮子活动比较经典的动作有:狮子蹦上高桌、狮子过独木桥、狮子翻跟头。广东海丰盛行春节“听鼓手、看舞狮、听唱曲”。舞狮主要有麒麟、狮、客仔狮、外江狮四种,唱区主要有西秦曲、白字曲、潮州曲等多种。鼓手就是唢呐,也叫大笛或吹班。每班由二人吹大笛,一人打铜钹,一人打小鼓。一般从除夕下午就开始到商铺里去吹打,一直到初三、初四才停止。初一、初二最热闹。舞狮子的队伍挨家挨户舞弄,到了人家门前,说声“恭喜”之后就开始吹奏起来,直到主人掏出红包,带队的拿到红包才离去,紧接着到下一家去舞狮。

逛庙会

一提起逛庙会,就会想起北京春节的庙会,厂甸庙会、白云观庙会、莲花池庙会,人们蜂拥而至,处处交通堵塞,闹市区实行交通管制。庙会又叫“妙会”“庙市”或“节场”。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就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部分地区,每年的庙会宗教色彩越来越淡化,只有娱乐性的仿祭祀活动表演,更多的是“有会无庙”,公园、体育场、商场等都成了庙会的举办场所。庙会也就渐渐地演化成为集娱乐和短期的集市交易为一体的民间活动。

给压岁钱

压岁钱,年节习俗之一,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赶邪佞,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赶邪佞。

春节过年有什么风俗

春节期间的风俗是非常繁多的,其中很多风俗又都会以禁忌、忌讳的方式存在。

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春节期间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比如最好不要骂孩子,尤其是大年初一的时候一定要遵守。因为传统认为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头,这一天发生的很多事情会成为之后这一年里的预兆。孩子若在初一挨了骂,就预示着要挨一整年的骂;初一这天还要说好话,不能说粗俗污秽之语,有些地区如果小孩说错了话,大人会马上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若是不小心摔破了东西,就会说“打发打发”(发财之意)以求化解 。

春节要吃什么食物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许多传统风俗和食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春节食物:

饺子。饺子是北方过年时一定要吃的食物,因为它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招财进宝”。有时候人们会在饺子里放入硬币、糖果等象征着吉祥如意的东西,吃到这些东西则意味着新的一年财源滚滚、甜甜蜜蜜。

汤圆。汤圆是南方过年时必吃的美食,它象征着团圆和美满。人们会在汤圆中放入各种馅料,如黑芝麻、豆沙、莲蓉等,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年糕。年糕是南方人过春节都会吃的一种食物。它不仅好吃,还寓意着“年年高升”。

春饼。春饼是南方人过年必吃的食物,它是用面粉烙制而成的薄饼,卷入各种菜肴,如腊肉、香肠、蔬菜等,然后食用。

腊味。腊味也是中国人过年时必吃的美食之一,它代表着家的味道和传统的风味。

糖果。糖果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零食,它代表着甜蜜和幸福。

除了以上这些食物外,春节期间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美食,如鱼、鸡、鸭等肉类食品,以及各种蔬菜和水果等。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还寓意着各种美好的祝福。

春节介绍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大年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赶邪佞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除夕和春节的区别

随着年味儿越来越淡,很多年轻人都不太懂得传统节日的习俗,只把春节长假当又一个可以睡懒觉的假期,跟五一、国庆没什么两样。睡过瘾之后又不免觉得空虚,怀念起小时候放烟花吃糖瓜的日子。于是近年来在时尚的年轻群体当中又兴起了复古的“过年热”,有模有样地重现儿时的记忆,只是很多年节印象确实太模糊,就比如除夕和春节,到底哪一天才是过年,好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第一星座网推出春节系列小常识,教你过一个原汁原味的春节。

广义的春节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夜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设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大年三十。这一天在古时候称为“岁除”,又叫“除夕”。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称守岁。

春节俗称“年节”,古称“元旦”。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民国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由于春节与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

就时间来讲,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岁尾。而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过“年”之后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是除夕还是正月初一,都是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第一星座网祝您新年快乐,合家幸福!

相关推荐

69605
网站地图